股四頭肌由四塊肌肉組成,分別是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這四塊肌肉共同作用,負責膝關節伸展和髖關節屈曲的動作。其中股直肌是唯一一塊跨越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肌肉,因此在髖關節屈曲時也起作用。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則主要負責膝關節的伸展動作。
--
股直肌位於大腿前側,連接髖關節與膝關節,負責髖屈曲與膝伸展。股直肌的解剖結構具有獨特性,由直接頭與間接頭組成,肌纖維排列呈現單羽狀與雙羽狀的混合模式,賦予股直肌強大的力量輸出能力,但同時使其容易在重複性應力下受傷。股直肌的功能表現往往受到鄰近肌群(如腿後肌、股內側肌)的影響,因此在設計訓練與復健計畫時,需特別考慮肌群協調性及關節穩定性。
--
在動力鏈中,股直肌的作用隨運動方式而異。在開放性動力鏈(如踢腿運動)中,股直肌的活動顯著提高,成為主要參與的肌肉。而在閉鎖性動力鏈(如深蹲)中,其他股四頭肌部分(如股內側斜肌)則更為活躍,參與協同發力。在特定運動啟動中,研究發現直腿抬高是最能啟動股直肌的動作,適合用於股直肌功能的測試與評估。而深蹲結合髖內收的運動模式則能有效提升股內側斜肌與股外側肌之間的平衡。
--
股直肌的生物力學特性在不同運動模式下表現出顯著差異。例如在開放性動力鏈運動中,股直肌的啟動活性顯著高於其他股四頭肌部分。而在閉鎖性動力鏈運動中,其他肌肉如股內側斜肌和股外側肌的參與比例更高。
--
結合髖內收的深蹲運動能提升肌肉間的平衡,對復健訓練尤其重要。要改善髕股疼痛症候群,結合閉鎖性動力鏈與髖內收的訓練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膝關節內外側肌肉的不平衡,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在前十字韌帶重建後的復健過程中,閉鎖性動力鏈訓練在提升股直肌力量與穩定性方面比開放性動力鏈訓練更為有效。
--
不同運動表面的訓練(如天然草地與人工場地)會對股直肌的神經機械特性產生顯著影響。無論是閉鎖性動力鏈運動還是開放性動力鏈運動,都能顯著增加股四頭肌的整體體積,但肌肉的體積增長方式有所不同。進行開放性動力鏈運動時,股四頭肌的重心傾向於向遠端移動(大約2.4公分),而閉鎖性動力鏈運動對肌肉重心的位置影響較小。
--
從長期效果來看,閉鎖性動力鏈運動與開放性動力鏈運動各有優勢。閉鎖性動力鏈運動更適合改善整體功能和平衡肌肉活動,特別是在需要多肌群協同的情況下效果更好。而開放性動力鏈運動則能針對四頭肌特定肌肉部位進行強化,對需要集中訓練某些肌肉的場合更為有效。結合閉鎖性動力鏈運動與開放性動力鏈運動可以發揮兩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