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腳踝是樞紐關節,樞紐的意思為重要的關鍵,在日常行走或者運動時踝關節非常重要。踝關節是由腓骨下端 脛骨以及下方的距骨所組成,距骨本身並沒有任何肌腱或肌肉連結在上面,因此距骨主要的任務是承上啟下做出旋轉的動作,帶動腳踝的關節活動或者帶動下方的骨骼產生往內踩下去或者往外翻起來的動作。
--
如果把解剖圖打開來看,可以發現在距骨的上下左右有非常多韌帶固定腳踝,讓踝關節可以「放在」這個空間中產生活動,像是背曲 蹠曲 內外轉等等…
--
雖然足部可以做出非常多種動作,但是大部分是由腳踝的下方足部其它關節所做出來的,而踝關節本身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關節,如果以上半身或下半身的其它關節來比喻的話,很像是膝關節以及肘關節,雖然腳踝加上足部可以做出非常多種動作,但是還是會以足背曲以及足蹠曲是最穩定的。
--
腳踝的外側是以腓骨下端與脛骨組成相對骨性的關節,因此外側的關節上韌帶都會又小又多,也由於骨性關節相對穩定的關係,因此外側韌帶扭傷之後比較容易好,但外側韌帶比較弱。
--
內側的韌帶通常又扁又寬,主要是因為腳跟帶動距骨往內轉會產生往下往內的動作,為了可以讓活動變大但又不太妨礙關節產生動作,因此沒有骨性的結構擋住關節往內,內側的韌帶通常比較強壯。
--
因此足內側的韌帶受傷之後,後果都很嚴重,開刀的人比比皆是,因此內外側的活動以及肌肉平衡,甚至於腳踝的穩定舊非常重要。人類在走路時會以腳跟產生旋前旋後的動作,這些動作會包含內外轉,內外翻,蹠曲背曲動作。
--
但當我們知道腳踝負責穩定而足部負責活動,在受傷康復期我們就必須把腳踝的穩定可以做出背曲的脛骨前方肌肉,以及做出蹠曲的小腿後方肌肉力量練習穩定,而有了穩定性之後,才有良好的走路步態推進動作。
--
在復健運動上,可以利用墊腳尖後往下踩或者是做翹腳尖的動作,甚至可以把眼睛閉起來扶著牆壁,做膝蓋的快速 中速 慢速的單腳上下動來刺激本體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