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起重機吊臂 — 鎖骨

【鎖骨的由來】
鎖骨的名稱有多種起源說法。在醫學上,鎖骨的英文為 Clavicle,源自拉丁文 Clavicula,意為「小鎖」。這是因為當肩膀抬舉時,鎖骨會沿著軸心旋轉,動作類似鑰匙開鎖,因此在古代又被稱為「鑰匙骨」。
--
另一種說法來自封建時代,奴隸主為了控制奴隸、避免其逃跑,曾使用鐵鏈或鐵鉤穿過奴隸的胸部與鎖骨,這種殘酷的手段使鎖骨成為「鎖住」奴隸的重要部位,因此得名「鎖骨」。
此外,鎖骨與現代審美也有關聯。若隱若現的鎖骨線條能突顯上半身的纖細感,提升整體儀態與氣質,因此鎖骨也被稱為「美人骨」。
--
【鎖骨的解剖學結構】
鎖骨是人體骨骼系統中獨特的存在,這條細長、S 型彎曲的骨頭,是連接上肢與軀幹的關鍵結構。從演化角度來看,靈長類動物的鎖骨曲率與上肢抓握功能密切相關。
--
鎖骨可分為三個區域:
01- 胸骨端(內側),與胸骨柄形成胸鎖關節,這是上肢肩帶與軀幹唯一的骨性關節。
02- 骨幹(中間部分)。
03- 肩峰端(外側),與肩胛骨的肩峰相連,形成肩鎖關節。
--
性別差異方面,女性的鎖骨通常較短、較薄,彎曲度較小,而男性的鎖骨則較長、較厚,曲率更大,且表面較為粗糙,以利肌肉附著。這些特徵與肌肉發展及力量傳遞需求密切相關。
--
【鎖骨的功能】
鎖骨是上肢與軀幹間唯一的骨性連接,其橫向延伸的支撐功能如同起重機的吊臂,負責維持與提升上肢的穩定性與活動度。在三維空間中,鎖骨可進行以下運動:
01- 額狀面:抬舉與下沉(Elevation/Depression)
02- 矢狀面:前伸與後縮(Protraction/Retraction)
03- 水平面:軸向旋轉(Axial Rotation)
--
如同起重機依賴強大的液壓系統來運作,鎖骨的運動則依賴肌肉的精密協調。鎖骨肌肉附著區域如下:
外側 1/3 區域:上斜方肌、三角肌前束
內側 2/3 區域:胸大肌、胸鎖乳突肌、鎖骨下肌
--
當上斜方肌與鎖骨下肌協同收縮時,除了可以上抬鎖骨外,亦可有效穩定鎖骨。此外,當上斜方肌收縮上抬鎖骨時,能提高三角肌前束的工作效率約 37%。
--
鎖骨在肩關節複合系統(肩胛骨、鎖骨、肱骨與中軸骨)中扮演重要角色,負責 32% 的力量傳導。例如,當三角肌收縮產生 180N 力量時,鎖骨通過胸鎖關節向胸骨傳導 58N,肩胛骨則通過喙鎖韌帶承受 42N 張力。
--
【鎖骨受傷的影響】
鎖骨的機械支撐功能使其能夠維持肩胛骨與胸廓的適當距離,使肌肉運作更有效率。然而,當鎖骨受傷或變形時,將嚴重影響肩關節功能。
--
研究指出,當鎖骨縮短 3.6 cm 時:
胸鎖關節的外展力矩下降 16%。
肩鎖關節的內收力矩增加 37%。
肩胛骨後傾角增加 9.2°,可能導致肩峰下撞擊症候群。
--
此外,若鎖骨縮短超過 1.5 cm,73% 的患者 會出現肩關節內旋受限。等速肌力測試顯示,肩內旋峰力矩下降 29%。當鎖骨的軸向旋轉受限(後旋 < 25°)時,肩胛骨會代償性前傾 8.7°,導致肩峰下間隙縮小 32%,進而使棘上肌腱承受的應力增加 4.2 倍,大幅提升肩關節受傷風險。
【結論】
鎖骨的重要性遠超過我們的日常認知。作為上肢與軀幹間唯一的骨性連結,它在肩膀複合體中發揮關鍵的生物力學作用。其獨特的形狀與肌肉協調動作,使其能夠有效支持上肢功能。因此,一旦鎖骨功能受限,務必重視其影響,避免肩關節因代償運動而產生二次傷害。

  • 陳睿亨--物理治療師
    學歷:成功大學物理治療所 碩士

    經歷:
    高考及格物理治療師
    臻理物理治療所 – 資深治療師、副主任
    大陸學善物理治療體系 - 特聘物理治療師
    澄清醫院復健治療部 -物理治療師
    杭州尤看運動醫學中心 – 技術總監
    成都天行健運動醫學診所 – 技術總監
    BOMT 生物力學徒手課程 – 導師
    Vasyli medical 足踝醫學 –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