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側腳踝扭傷讓你的骰子骨歪掉了嗎?】
(外側腳踝扭傷)
--
外側腳踝扭傷主要是由於踝關節過度蹠曲和內翻所造成的,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傷害,佔所有傷害的38%至45%左右。然而,踝關節扭傷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單純。根據文獻記載,多達40%的踝部扭傷患者將會有殘留症狀,例如腓腸神經的損傷、骰骨症候群、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等情況,其中骰骨症候群是常見且造成殘留症狀的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最為神秘的症狀。
--
骰骨症候群(Cuboid syndrome)常以不同的術語出現,如脱位的骰骨(subluxed cuboid)、卡住的骰骨(locked cuboid)、脱落的骰骨(dropped cuboid)、骰骨錯位症候群(cuboid fault syndrome)等。骰骨症候群是中足關節之中,跟骨與骰骨結構發生輕微受損或半脫位等現象,進而刺激關節囊、韌帶和腓骨長肌。
--
骰骨是構成外側中足部的重要骨頭之一,外觀呈現類似圓錐形的骨頭,並與跟骨、第四與第五蹠骨以及內側楔型骨連接,並以背側與掌側的韌帶與支持帶提供關節穩定度。骰骨以跟骨為支點以產生內翻或外翻,並充當腓骨長肌肌腱的滑輪,維持中足的穩定與步態過程中,由外至內的重量轉移。
--
骰骨症候群有兩種損傷機制:
踝蹠屈與內翻:在快速的蹠屈和內翻期間(踝外側扭傷相似),腓骨長肌會發生強烈的反射性收縮。在強力的收縮下,原本充當滑輪功能的骰骨,因肌腱的拉扯,導致骰骨向內下位移。過度使用:較為少見,這是由於長期且劇烈活動所致,因反覆的微創傷所引起骰骨半脫位。
--
造成骰骨症候群的潛在原因包括:
中足不穩定
體重過重
不合適的鞋子
不平穩的訓練環境
運動種類(高強度或長時間,例如馬拉松)
踝關節扭傷
--
對於骰骨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在排除骨折、神經或血管損傷等情況後,可以藉由關節鬆動術的方式將骰骨進行復位,或者是使用足踝輔具減少關節受力。骰骨症候群影響運動員或是運動愛好者甚多,甚至會伴隨著踝外側扭傷出現。所以,若遇到外側中足疼痛或踝外側扭傷後的後遺症,不妨將骰骨的傷害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