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會讓寶寶抱習慣?

( 聊聊親餵的好處與親餵迷思 )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L-134269 / 物理治療師
--
親餵是指寶寶從家長的乳房直接吸吮乳汁,除了能和寶寶有更多的親密感連結、親餵最直接取得營養來源的管道可減少汙染風險;相較於瓶餵,外出不須攜帶許多瓶瓶罐罐、省掉擠乳和清洗奶瓶的時間與力氣,亦可促進寶寶口腔和顎骨的發育喔!下顎的發育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上下顎的運動則可以刺激腦部,具有活化腦部的作用。
除了以上這些好處,以下是我們常聽到許多哺乳家庭的十大迷思,破解了這些迷思之後,也可以發現更多親餵的好處唷!
--
迷思一、親餵寶寶很難帶、黏媽媽、容易抱習慣?
寶寶黏主要照顧者,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為親餵需常抱著寶寶,親子的連結確實會比較強,但是與其他照顧者建立親子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喔!只要其他照顧者耐心的陪伴,媽媽適時放手請其他家人一同照顧,寶寶也能黏上其他照顧者喔!大家有共識建立教養方式,用愛與包容支持寶寶探索環境,寶寶也能養成獨立的氣質!
擁抱能提供心理的安全感,寶寶很需要!大量專家研究、證明常常抱不會寵壞孩子,長大心裡更健康!撫觸寶寶也能影響大腦,可對嬰兒產生正向與持久的影響喔~
--
迷思二、餵到六個月就好,母奶之後沒營養?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純母乳哺育寶寶到出生六個月之後,開始添加副食品,同時持續哺乳至兩歲或兩歲以上。一歲以後持續哺乳,母乳仍可以1/3寶寶所需的熱量、超過一半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抗體更是最晚才會消失的成分喔!
--
迷思三、親餵寶寶容易餓,沒辦法睡過夜?
是因為母乳好消化,所以寶寶很快就會想吃下一餐!母乳和配方奶從胃到小腸的時間不同,母乳在胃排空的時間是配方奶的一半,消化時間較短,寶寶在猛漲期,能夠吃多餐可以讓寶寶長更好!
逐漸建立睡眠儀式,夜眠前一至兩小時,可以有規律發生的親子活動,如:固定時間洗澡、喝奶、講故事、按摩……等,再睡覺。家長專心在孩子身上,享受親子時光。寶寶3-4個月時,可開始建立白天(光亮的環境與多活動)與夜晚(黑暗與寂靜)的區隔,慢慢地形成夜眠拉長至5-6小時的夜眠。
--
迷思四、親餵寶寶一直哭、乳房都軟軟的、是不是沒有奶水?
寶寶哭有許多原因,啼哭是寶寶的溝通方式,家長可以慢慢觀察、回應,嘗試理出寶寶的表達與需求,無論親餵或瓶餵,我們都需要和寶寶彼此了解並找到適合的餵食方式。
另外,產後2-3週通常會有生理性脹奶,此時乳房充盈感會比較明顯,待供需平衡後,充盈感會下降,我們可以依照寶寶的體重和排尿量來觀察寶寶的成長。
---
迷思五、母乳最好擠出來,才知道寶寶喝多少?
寶寶直接吸吮乳房的奶水比擠出的多更多!可以藉由其他方式觀察寶寶有沒有吃飽,例如:寶寶喝奶時有沒有吞嚥的聲音或明顯的吞嚥動作、一天換尿布的次數是否正常(吃母奶的寶寶一天小便至少六次)、體重是否增加(頭三個月每個月約長0.5-1公斤,或是第一個月每週至少160公克)、寶寶吃飽了會很放鬆,如自動鬆開嘴巴、雙手鬆開。
--
迷思六、親餵太費力,寶寶容易乳頭混淆?
先以「嬰兒主導式瓶餵」銜接、轉換餵食方式,以更貼近自然的方式餵食,從瓶餵轉換到親餵時,先多多肌膚接觸互相熟悉、觀察寶寶肢體訊號、發掘寶寶的需求,減少寶寶乳頭或流速混淆。
另外,可以由媽媽以外的人來執行瓶餵,因為寶寶能藉由氣味、聲音等認得媽媽,將親餵與瓶餵的執行者分開,寶寶久而久之就能分辨出不同的餵食方式。
--
迷思七、乳頭太小、太扁平或內陷,所以無法親餵?
正確的吸吮,是指寶寶含著乳頭與大部分的乳暈組織,而不是只含著乳頭,因此重要的是乳頭及乳暈有足夠的彈性!如果寶寶嘴巴一開始嘴把張的比較小,可以多嘗試「生物哺育法」的親餵姿勢,或是在親餵時,使用C型手協助寶寶含入更多的乳暈組織。
--
迷思八、親餵會痛、寶寶長牙可能被咬,乳頭乳房會變形,又會腰痠背痛?
適切的親餵不會疼痛,須找出造成疼痛的原因。若寶寶在長牙,可以以嚴肅的口氣教育寶寶,不可以咬乳頭但有哪些東西可以咬(如親餵前給予冰鎮的固齒器);若寶寶有感冒的狀況,可以採直立的方式餵奶。餵奶時可以給予寶寶關切的眼神與肢體接觸,寶寶還不想睡的時候,不要強制奶睡。
避免過快的乳量變化,適度的肌力訓練與伸展,減少乳房變形;在親餵時調整好姿勢,媽媽每個部位都有足夠的支撐,有空時簡單的核心肌群訓練,皆能避免腰痠背痛!
--
迷思九、回職場就不能親餵了?
依據不同的職場環境調整擠乳間隔,建議可以在回職場前2-3週,開始調整上班可以擠乳的時間,亦可請上班後的白天照顧者,在媽媽回家前盡量瓶餵,把握上班前、後的時間親餵,親餵寶寶到自然離乳沒問題!
--
迷思十、餵母奶禁忌多、媽媽身心自由與飲食都要限制?
許多媽媽在哺乳時會擔心不能染燙髮、種睫毛、刺青、霧眉與做醫美,其實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哺乳媽媽使用染劑或燙髮劑會對母乳寶寶產生影響,就像用於皮膚上的藥品一樣,吸收到體內的量更少,選擇合格的美髮師、美睫師及安全的產品也很重要喔。
咖啡因則是根據建議,如同一般人,每日攝取300mg以下是可以的,觀察孩子是否有焦躁不安的反應來做調整即可;另外,酒精的部分,一般人也不建議飲酒,過量的酒精會抑制泌乳,因此會建議避免攝取;其他如看牙、手術、吃藥等,並非哺乳的禁忌症,可以請專業人士協助查詢藥典,絕大部分的藥物是不影響哺乳的喔!
--
以上是我們在臨床最常見的迷思,哺乳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正確答案,希望大家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哺育方式,有任何問題都能尋求鄰近的哺乳專業人員協助喔!

  • 施晴云--物理治療師
    現職 / 慕福物理治療所 負責人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學士
    永誠復健診所 物理治療師
    環球診所 物理治療師
    台北學善物理治療所 負責人

    專業認證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IBCLC L-134269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 泌乳支持能力培訓高階課程結訓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會員
    台灣衛福部認證癌症復健專業人員
    亞洲乳房整形重建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