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讓您鬆鬆鬆

【三三三,讓您鬆鬆鬆】
--
講到胃脾腎三條經絡,我就想到我的授業老師,台灣的針灸名醫:高宗桂教授。我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開始上高宗桂老師的課,高老師做學問的態度兢兢業業,焚膏繼晷,很少看到高老師耽溺於享樂,老師在台灣取得第一個博士學位,又在中國的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北京中醫藥大學分別取得第二個及第三個博士學位。老師不僅臨床醫術精湛,教學時也常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增加學習的印象。
--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性專用的放輕鬆穴,這是三個穴組合而成的組套。
--
【第一個是關元穴】
關元穴的位置在肚臍的下方三寸處,因為古人認為此處是人身元陰元陽關藏之處,是養生家修練聚氣凝神之所,所以稱作關元。取穴的方式是在下腹部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的地方。關元穴有很多別名,在《資生經》中又稱大中極、丹田。關元穴還是小腸的募穴。
--
募有募集、招募的意思,因為募穴都在腹側面,故習稱「腹募穴」,常常與「背俞穴」一起,成雙成對地討論,治療時也常常一起搭配使用,就是所謂的「俞募相配」。募穴與臟腑有密切的聯繫,是臟腑經氣結聚於胸腹部的腧穴。《醫宗金鑒》:「關元諸虛瀉濁遺」。
--
【第二個是足三里】
足三里位在小腿的前外側,下膝3寸,故名足三里,與手陽明大腸經的手三里相對。功能和胃降逆,健脾化痰,補益正氣。《針灸大全》:肚腹三里留。是胃經的合穴,胃經的經氣由此進入脈中,歸合於臟腑。所以治療脾胃疾患常選用足三里。足三里是強壯保健的重要穴位。
--
【最後一個是三陰交】
三陰交位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緣後際。因為在此處肝脾腎三經交會,可以三臟同調,補脾以資氣血生化,補肝養血,補益腎精。諸臟調和,氣血充足,才能流注衝任二脈。
--
這三個穴位的取穴法,皆是距離體表標記三寸,三的閩南語讀音厶ㄤ ,因近似於放輕鬆的鬆,所以我們稱之為「三三三,讓您鬆鬆鬆」。

  • 黃敬軒--中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
    台灣針刀醫學會 秘書長
    台灣肌痛醫學會 副秘書長
    中醫大後中系友會 監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針刀專業委員會理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浮針專業委員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