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旋前/後的鑰匙--距下關節

足部是承擔我們日常活動的重要部位,足部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步行、跑步及各種運動表現。足踝是一個構造相當複雜的部位,由26塊骨頭構成,組成33個關節。在這眾多關節中,由跟骨與距骨構成的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足部旋前和旋後的「鑰匙」與身體的吸震和推進功能密切相關。
--
【足部的生理動作】
足部的基本動作可以細分為:背屈、蹠屈、內收、外翻、內旋與外旋。旋前和旋後是稱為複合性動作,旋前由背屈、外翻與外旋所構成。旋前動作會促使內側足弓變低,增加中足與前足的活動度,以及足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達到緩衝衝擊與吸震的功能。旋後則由蹠屈、內收與內旋組成,旋後動作會讓內側足弓變高,並使中足與前足的活動度減少,關節穩定度上升,有利於足部傳遞能量,促進步態的推進。
--
【距下關節的控制機制】
距下關節如何控制足部旋前和旋後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中足部的鎖定機制,中足部兩條關節軸:縱軸(longitudinal midtarsal joint axis)與斜軸(oblique midtarsal joint axis)。
--
•縱軸:這條軸沿著跟骨結節向前穿過距舟關節,並從內側楔骨背側穿出,主要位於矢狀面,僅在橫切面有輕微偏移。因此,與這條軸相關的動作主要發生在額狀面上。
•斜軸:這條軸位於跟骰關節近端,從跟骨的前側外側下部起始,向距舟關節背內側穿出,在橫切面與矢狀面有較多的動作。
--
當距下關節進行旋前時,中足部的縱軸與斜軸呈現平行狀態,縱軸與斜軸產生較多的相對動作,這狀態稱之為解鎖,代表中足與前足具有較多的關節活動度,以利進行吸震,這一情況常見於足跟接觸期到足中期。
--
當距下關節進行旋後時,中足部的縱軸與斜軸則會交叉。這時,縱軸與斜軸的動作受到限制,這狀態稱之為鎖定,代表中足與前足以穩定度為主,有利於步態推進,這一情況常見於跟離期到趾離期。
--
【結論】
距下關節一旦出現功能障礙,將導致足部旋前與旋後異常,進而影響身體的吸震緩衝與推進功能,最終可能引發下肢問題,如膝蓋、髖關節甚至是骨盆與腰椎的問題。因此,保持距下關節功能至關重要。

  • 陳冠文 物理治療師

    學歷
    美國諾瓦東南大學物理治療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士
    波拉斯運動訓練中心(BSTI)受訓
    美國運動醫學中心(ASMI)運動傷害研習

    經歷
    學善健康顧問有限公司 營運長
    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 總治療師
    尤看運動醫學中心 技術總監
    南京重啟心動力運動康復中心 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