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今昔

拔罐古稱「角法」,是中醫古代的一種手術器械,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記載使用小獸角治療牡痔的經驗,相當於使用小獸角吸拔外痔膿液的外科治療方法。
--
現代的拔罐已經今非昔比,早就不再當外科器械了,搖身一變,成為現代的肌筋膜放鬆工具。《運動傷害完全復健指南》的作者 Sue Falsone 就明白指出:軟組織的治療都是應用壓力來治療,拔罐與眾所不同的就是使用的是負壓,不是正壓。

--
正因為是往上吸拔的特點,一層一層的組織在被吸拔的過程中,揪在一起,組織液跟血液也被迫往拔罐的部位聚集,組織液充斥在一層層的軟組織之間,拔罐杯下以及周圍的軟組織的組織內壓逐漸增大,當拔罐杯的壓力被釋放時,軟組織之間就一層一層之間就被組織液稍微分離開了。
--
拔罐術有易學難精的特點,拔罐的療效除了拔罐的技巧以外,跟選擇什麼樣的拔罐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背後的原因是施術者擁有的背景知識夠不夠豐厚有關。以中醫而言,不知道經絡循行時,直接在病灶處拔罐,也會有效,所以民眾拔罐很多都是整個背拔得滿滿的,拔好拔滿,就算沒效也可以感受到誠意。
--
但若能夠掌握著更多的知識理論解剖概念生理病理,拔罐就會相當不同,史上獲得最多奧運獎牌(28面金牌)的蛙王菲爾普斯(Michael Fred Phelps)在2016里約奧運出賽時,背上及胸口有深紫色的拔罐痕跡就是治療師用非傳統中醫拔罐方式治療的印記,邊拔罐邊讓個案做動作,這樣可以讓筋膜層中相對滑動變多變大,可以恢復特定關節的活動角度。
--
傳統的工具可以做出不同的結果是因為施術者的背景知識與認知不同,物為所用,拔罐就變成身體工作者的工具,變成手指的延伸,與其他的治療結合,就能變化出不同的技巧,更快速地解決個案的問題。

  • 黃敬軒--中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
    台灣針刀醫學會 秘書長
    台灣肌痛醫學會 副秘書長
    中醫大後中系友會 監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針刀專業委員會理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浮針專業委員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