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跟咀嚼其實是很像的事情?

顳顎關節跟膝蓋裡,都有軟骨的存在,主要在降低消弭關節活動時,造成的扭力和剪力,防止退化。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認為蹲與咀嚼都是不符合人工力學的動作。
--
人站的時候,單邊膝蓋就得要承受大概50%的體重(如果兩腳平均的話),走路的單腳著地期,單邊膝蓋可能要承受大約1倍的體重。爬樓梯的動態動作,膝蓋會承受3~4倍體重壓力;而蹲的時候,膝關節會承受8倍體重壓力。在蹲下去站起來的瞬間,大腿股四頭肌需要伸直膝蓋,此時,膝蓋會再發生一次更大的扭轉,臨床上看到很多人不是不能蹲,而是因為蹲下去站不起來,所以不敢蹲,久而久之,連蹲都沒辦法。常常會聽醫師說膝蓋痛,盡量避免蹲、跪、跑、下樓梯,就是因為當肌肉力量不足,軟骨又無法復合剪力,做這些動作很傷膝蓋。
--
人在咀嚼的過程當中,除了咀嚼肌群要用力外,研究發現,頸部前側的屈曲肌和肩關節周遭的肌肉,在肌電圖下都會反映出為了咀嚼吃東西而改變張力。從牙醫咬合學的英文occlusion,如果從英文字典裡翻閱,會發現含有閉鎖、吸收、撞擊的含意。除了咬斷東西需要很大的力量外,在食材被咬斷的瞬間,會造成一個反作用力,即使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咬斷東西,但卻沒有能力吸收這個反作用力,也可能使人在咀嚼時,產生疼痛,久久沒有咬硬物後,慢慢嘴巴也大不開了,咀嚼力無形當中消失,就更無法咬硬的東西。所以也常常會聽到醫師說如果顳顎關節會痛,盡量避免咬硬的東西,及降低咀嚼的次數,降低軟骨可能發炎或刺激的機率。
--
在過去幾年運動醫學的研究中發現,軟骨的磨損通常是一個結果,因為沒有人天生軟骨是移位的或破掉的,那會造成軟骨磨損的關鍵,就是身體沒有足夠的肌力來負荷剪力和反作用力,從醫學的層面,為了便免磨損,應該是要增加肌肉力量來保護關節,而不是一昧的避免軟骨被受傷。
--
因此開始有很多骨科醫師建議病人應該多做一些蹲,尤其是正確的蹲,透過物理治療師或教練指導如何執行這個不符合人工力學的動作,來養成足夠的膝蓋肌力,最好能夠深蹲負重到1-1.5倍的體重,這樣行走或上下樓梯就不成問題。
--
如果這樣的概念是正確的,透過正確的咀嚼訓練,包括力量的訓練或是牙科好的咬合調整,讓咀嚼肌可以被正確鍛鍊,來養成足夠的顳顎關節肌力,才是使顳顎關節更健康的方法!

  •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現任
    力康運動醫學機構 物理治療師
    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 理事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 講師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講師
    FB粉專-劉育銓 物理治療師 Physical Therapist
    《改顎歸正》《肌動學伸展完全手冊》 作者
    以下顎為中心的健康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