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輪匝肌】
一條哺乳類動物都有的肌肉,在幼兒的吸母乳行為,需要用口輪匝肌的力量來吸附母親的乳頭,因而口輪匝肌一條哺乳類很早期就發展的肌肉。
--
雖然看似環形的肌肉,但口輪匝肌並非一條括約肌,它的內圈和外圈,會因應要做出的動作,而產生不同的收縮模式,比如說:做出嘟嘴的動作時,主要是由外圈的口輪匝肌往內收縮,而做出抿嘴的動作時,主要由內圈的口輪匝肌收緊。口輪匝肌的多元化,造就它在臉上重要的地位。
--
在嘴唇的周遭分別有數條使嘴唇和嘴角分別往上及往下的肌肉,分別表現出正向和負面的情緒,這些肌肉的共通點就是接著到口輪匝肌的周遭,當這些使嘴唇移動的肌肉收縮時,口輪匝肌都得要直接或間接輔助之,根據研究,臉上有七成的表情,只要有嘴巴的動作參與,就會需要口輪匝肌幫忙。如果你是一個愛漂亮的人,可不能錯過口輪匝肌的訓練。
--
因為重力存在於大自然界,口輪匝肌也深受它的影響。由於人類是直立的動物,並且仰賴鼻子呼吸,嘴巴應該大部分的時候是臂上的,所以口輪匝肌的下半段,需要無時無刻抗重力收縮,而口輪匝肌的上半段,只要配合重力工作。
--
這樣不完美的分工,造成口輪匝肌的上半段在那些不喜歡把嘴巴閉起的人身上,看起來總是會翻起來的感覺,那就是口輪匝肌失能的表徵,在訓練口輪匝肌時,應該要考慮如何讓整體的口輪匝肌有更好的收縮模式。
--
口輪匝肌是一條位於人體中線的肌肉,口輪匝肌的左邊,是由左邊的顏面神經支配,而右邊的口輪匝肌是由右邊的顏面神經支配,一條肌肉上居然有兩條神經在管理,因此嘴唇的力量其實兩邊是不太一樣的,當肌肉收縮從正中間做出動作時,比如說:往前吹氣的動作,事實上是比較有力的那邊嘴唇,在帶動另外一邊嘴唇,兩邊收縮的強度並不一致。
--
在進行口輪匝肌訓練時,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都往正前方吹氣,或都往正前方抿嘴,容易使強的那邊更強,根本沒有練到弱的那邊,對於那些有半邊顏面神經損傷,更是要注意這件事情!
--
口輪匝肌最簡單的訓練方法:
可以使用一支吸管,放在單側的嘴角或是嘴唇,使用上下的力量加壓在吸管其上,最後做出使用吸管吹氣的動作。這樣的設計可以考慮到只訓練單邊,透過加壓吸管使上下共同收縮,加壓吸管並吹氣可以同時訓練到口輪匝肌的內外圈,是一個完美的設計!
--
想要有完美唇型或是有更好的口輪匝肌功能,不妨可以考慮嘗試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