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脊椎側彎 】
--
脊椎側彎,一個熟悉又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名詞。現代人常常在因為肌肉骨骼引起的酸痛問題就醫時,注意到醫療專業人士提到這個詞,感覺很常見但又無可奈何,好像每個人都有可能碰到這個「毛病」。
--
的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面臨側彎問題。有的人運氣不好,在出生的時候就碰到;有的人在年少時出現,卻因為沒有即時發現或矯正而形成;有的人好像成年後才在某一年在自己身上聽到這個名詞。
--
【簡單的來看脊椎側彎可以分為三類】
--
/ 第一類 / 是先天性的原發型脊椎側彎。這一類在出生後因為脊椎骨發育上的缺陷,導致脊椎在排列上產生歪斜而形成側彎,而這類型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遺傳又或是胎兒時期的環境因素(母體毒素、營養等所致);近年有一派說法是終絲(脊髓末端)張力不均所致,導致脊椎骨在生長期間為了減緩神經張力而以非直線方向發育,但對於終絲張力不均的原因並不清楚也很難檢查出來。通常若椎體型態異常在矯治上是效果不彰的。
--
/ 第二類 / 是青春期骨骼急速發育期間形成的脊椎側彎。這一類型為目前青少年脊椎側彎矯正的大宗,在這段期間由於骨骼生長快速,若壓力不均極容易造成脊椎往不規則(梯形而非四方形)發展,造成排列歪斜。目前已知因素有姿勢不良、營養失調等。這類型越早發現矯正效果越好。
--
/ 第三類 / 則是在成年後才出現的脊椎側彎,這一類型與前兩者不同,通常側彎曲線不會太劇烈,鮮少影響內臟器官,症狀或不適主要表現在肌肉骨骼系統。絕大多數的原因都是姿勢習慣不佳所致,不當的動作加上筋膜系統固著後長期累積而成。少部分因為代謝(骨質疏鬆)、疾病(腫瘤)、臨近結構異常(骨盆歪斜或長短腿)或外傷(骨折)所致。在亞健康族群裡,這類型的脊椎側彎又稱為功能性脊椎側彎,可經由徒手治療、運動訓練與姿勢衛教加以改善。
--
側彎雖然成因多,但大多數人聽到自身相關的側彎都屬於功能性脊椎側彎,真的到結構性側彎(第一類常為此類)並不多見。所以在聽到時必先驚慌,可以先找尋專業人士(物理治療師或專攻此類的專業)評估狀況與原因,再進行調整與改善。
--
全人軟組織調整手法在系統上有針對功能性脊椎側彎的理論概念,並有改善的作法,臨床運用上可作為參考。